隨著我國不銹鋼產量的持續增長,我國不銹鋼產業由弱到強,可持續發展能力和國際競爭力顯著提高,進入高質量發展的嶄新階段。對此,管志杰從7個方面概括了我國不銹鋼行業發展現狀:
一是不銹鋼產能增長迅速,布局相對集中,增長空間較大。據不完全統計,截至目前,我國不銹鋼總產能約為5700萬噸,主要分布在華東和中南地區,占比分別達到了48%和29%。福建為不銹鋼生產能力最大的省份,達到1600萬噸左右。
二是不銹鋼產量快速增長,穩居世界第一。自2006年超過日本,我國連續17年成為世界最大的不銹鋼生產國。我國不銹鋼產量從2006年的530萬噸提高到2021年3263.3萬噸,2022年受市場需求及行業下行影響略有下降,約為3197.5萬噸;占全球不銹鋼產量的比例也持續提高,2014年超過50%,2020年達到歷史最高的61%。
三是不銹鋼產量區域分布相對集中,產業集中度提升較快。我國不銹鋼生產主要集中在華東和中南地區,這兩個地區2022年產量占全國的80%以上。其中,華東地區不銹鋼產量為1585萬噸,全國占比為49.8%;中南地區不銹鋼產量為1030.5萬噸,全國占比為32.4%。
近年來,民營不銹鋼企業異軍突起,成為中國不銹鋼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。不銹鋼產業集中度提升明顯加快。2022年不銹鋼產量在200萬噸及以上的生產企業共5家,總產量為1923.7萬噸,在全國產量中占比達到60.2%;產量前10名企業的總產量為2461.4萬噸,在全國產量中占比達到77%,但產量在100萬噸以下的小企業數量仍然偏多。
四是不銹鋼品種結構相對固化,亟須轉型升級。2010年—2022年,我國200系、300系、400系不銹鋼產量占比變化相對較小,分別在30%、50%、20%左右波動變化。整體來看,我國200系不銹鋼占比過高;400系不銹鋼增長乏力,占比多年在20%上下徘徊。400系不銹鋼耐腐蝕性特別是耐氯離子腐蝕性優良,屬于節鎳型不銹鋼,經濟性好,非常符合中國國情,加上其在加工過程的技術問題已基本解決,因此未來應大力加強400系不銹鋼研發生產和推廣應用,促進中國不銹鋼產業的轉型升級。
五是消費區域以華東、華南為主,呈現集中效應。我國不銹鋼表觀消費量由2010年的1126萬噸增長至2022年的2757萬噸,年均增長率為7.8%;2014年以來全球占比穩定在50%以上;80%以上消費量分布在東南沿海,其中華東消費占比為56.3%、華南消費占比為31.2%。
六是不銹鋼進出口均保持總體增長態勢。2010年,我國由世界最大的不銹鋼進口國轉變為不銹鋼凈出口國,確立了在世界不銹鋼市場中的重要地位。我國不銹鋼進口量總體震蕩走高,2015年最低為72.6萬噸,2022年最高為328.5萬噸,同比增長12.21%;出口量整體波動上升,2010年出口量為153.8萬噸,隨后明顯增長,維持在300萬噸以上,2022年達到最高的455.1萬噸,同比增長2.03%。
七是不銹鋼產業已形成以不銹鋼產業園為重要載體的聚集發展態勢。隨著東部沿海地區經濟快速發展,依托靠近市場區位優勢及RKEF(火法冶煉鎳鐵工藝)的逐步推廣,福建、廣東、廣西、江蘇、山東等沿海省份推動產業集聚發展,加快建設不銹鋼產業園,打造不銹鋼產業集群。